其實,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,自古有之。當時,有一個專有名詞「壯遊」。壯遊,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,包括三個特質:旅遊時間「長」、進程挑戰性「高」、與人文社會交互「深」、特別是經過規畫,以高度意志徹底運行。壯遊不是流浪,它懷抱壯志,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。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,壯遊者不局限於深入自然,更深入民間,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。「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偉大的壯游文化,真的是了不得!」年輕時代也曾在歐洲壯游的藝術評論家蔣勳指出,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,「回看射雕處,千里暮雲平」,那是真的在邊塞打獵的。「你看李白,他是吉爾吉斯人,可以跑這麼遠到大唐朝來。所以他們的詩,有一種豪邁,有一種氣,它不是書房裏的詩。」巧的是,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「Grand Tour」,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。十六世紀末,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退出後,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仆,渡過英吉利海峽,到巴黎、羅馬、威尼斯、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。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,這場旅行還有個很重要的吸引力——它是一場擺脫了父母束縛又興味盎然的文化盛宴。
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,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。根據英國教育暨培訓部的一份報告,英國當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,正處於空檔年當中。 報告認為:「空檔年」可增加外語能力,提升個人競爭力,包括獨立精神、人際關係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自我約束力、溝通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許多人因此查找人生的方向,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。格瓦拉(Che Guevara),是推翻古巴親美獨裁政權的革命家。他要不是在醫學院四年級時,和一位學長騎著重機車,展開了為期九個月,穿越五個國家的萬里壯遊,日後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上沒沒無聞的小醫師。格瓦拉父親日後出版他那本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》,在前言寫道:「他旅行,不是為了像常規遊客那樣,查找景色怡人的地方拍照留念,而是為了在沿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體驗民生疾苦,並探尋這些疾苦的源頭。他的旅行是一種社會考察。」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,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、行為、社會規範時,會省思:「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?」若是有更多美國人曾在世界各地壯遊,「瞭解那塊地方的歷史、文化,那麼今天就不會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。」他指出,有壯遊常規的歐洲,比美國更接受聯合國這種國際組織,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識。
 
回頭來看中國,蔣勳感慨表示,我們的文化老了,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。「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,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。」
我們的教育太強調『書中自有黃金屋』,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。」他指出,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。「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、兩胎,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。不像以前,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。」「壯游文化在臺灣社會裏失落了。」蔣勳從儒家「父母在,不遠遊」的文化根底分析,華人的文化裏,貧窮的時候,是能夠闖的,可是一旦富有,就過度保護子女。「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,很容易腐敗掉,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。」  也因此,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,推動藝術人的「貧窮旅行」;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,以十年時間,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。一九九九年至二○○二年,他們完成首部曲「查找成吉思汗遠征隊」,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——活動國木造帆船,重溯鄭和航跡。 每個人,一生中,都值得有一次壯遊,不管你有沒有錢。有錢人如全世界片酬第二高的英國影星伊旺.麥奎格(Ewan McGregor),沒錢者如臺灣電焊技術士黃進寶,都是實踐者。星際大戰首部曲」中飾演「歐比王」的伊旺是二○○五年度全球片酬收入僅次於湯姆.克魯斯的男明星,他的片酬收入折合新臺幣高達十一億八千萬元。儘管伊旺的每一秒鐘都昂貴如黃金,但二○○四年四月,當時三十三歲的他暫別繁華,與友人騎摩托車,從倫敦出發,途經比利時、烏克蘭、俄羅斯、蒙古,並向東渡海到阿拉斯加,抵達紐約,遊歷三萬二千公里。兩人一路上歷經無數驚險,入境烏克蘭後還曾被請到黑道大哥家中作客。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:「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,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,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、石油及黃金的大地,教會我這點。」「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。」伊旺回憶。
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游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,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,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.巴里摩John Barrymore)的話:「人不會老去,直到,悔恨替換了夢想。(A man is not old until regrets take the place of dreams.)」
該用這句話,鼓勵自己,去壯遊。...........送這篇文章給Ally^_^;希望妳的蒙古騎馬行能成行;祝福妳唷(也送給每個心中還有一處角落想冒險的人;當然不用是多大壯闊的冒險.....有夢想總是好的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來源:《商業周刊》第1004期
 

有一種旅行,方法很貧窮,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。這種旅行,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;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。那就是Grand Tour──壯遊。培養獨自「闖」的能力,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停不下的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